王庆平
1938年生于青岛,现为青岛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学术顾问,青岛油画学会名誉会长。
意境的艺境
虽然至今仍未谋面,但是王庆平的油画我是熟悉的,2005年我曾经为王庆平撰写过评论文章,并发表在同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画家精品集·王庆平》上。以年龄而论,王庆平是我的长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校友,所以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仔细研读了他历年的艺术创作,翻阅了他历年的艺术文献,开始打心里敬佩起这位老油画家来了。2011年春节前,王庆平给我写了封长信,邀我再次撰写艺术评论。在高度电子化的当下,写信的确已经是个稀罕事了,况且还是用毛笔写就的,是故我感到了老艺术家的那份真诚和信任,而在重读画作和文献的过程中,又每每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喟,使我受益良多,不能不说是一次学习领悟的好机会。
风景画是王庆平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涉及内容广泛而丰富,大致包括了城市、名胜、乡村、海景等作品题材。城市画王庆平不仅紧紧抓住了城市的外形风貌,而且还力图呈现城市如此丰富的多样变化,突出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名胜是王庆平钟爱的题材,也是画家有感而发的创作。王庆平在描写这些名胜的时候,一者是紧紧抓住了这些名胜的特征,一者是阐发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阐释,与此同时画家在表现风景的时候,又突破了风景画的固有局限,更多地引入了人的日常活动和日常生活,反映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对日常体验的关注和尊重。在王庆平的风景画创作中更多的是乡村和海景的画面。画家王庆平,朴素而真诚,早年一贫如洗的艰苦生活更形成了画家对平凡生活的情感和关注,而对南北方乡村画题的描写和表达则是王庆平这份朴素而真实的情感落实。画家总是深刻入微地去观察自然造化的细致变化,积极发现其中最打动画家心弦的画意,并用笔触和色彩去传达自己的感动。很多景致是如此得朴素平凡,但经过王庆平的精心撷取和艺术提升,遂形成了充满诗意和笔趣的画面交响,出现了引人入胜而令人遐想的情感旋律。王庆平对于海景描写的热衷,也与画家在海边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与其他画家所不同的是,王庆平的“海景画”创作不是旅行者的浮光掠影,也不是写生者的浅尝辄止,而是基于长期深入观察和写生体验基础上的能量凝聚,由此脱离开“就事论事”式的如实描写,强调了来自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情感抒发,是艺术想像力的延伸发展,令人联想到英国诗人雪莱对大海深沉浪漫的歌颂、俄罗斯文豪高尔基对大海激情澎湃的礼赞。但这是王庆平式的中国风景画。
就像王庆平所说的,“好的绘画既要浑厚华滋,又要挥洒自如,如大江东去般得气势,还要有水到渠成般得涓涓水流细细道来,如马连良在舞台上的挥洒自如。挥洒自如是用画笔思考锻造出来的,亦是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体现”。因此画家除了日常的创作活动之外,更注重的是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日常的经验体悟。王庆平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画家还要加一条‘读画’。‘读画’绝非看画,不要有门户之间,各种流派的好画都要读……读好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自己多画几张画更重要”,这种意识的自觉也增加了王庆平在画家身份之外的学者气质,进而形成了其独特中国文人油画的创作观念。
王庆平的创作观念,既有关涉创作理论的梳理总结,也有超离形式语言的美学阐发。在创作理论的梳理总结方面,画家尤其提倡中西艺术间的融会贯通,譬如针对油画的笔法,他谈到油画的笔力既来自素描的修养和激情,又来自于中国画、书法的学养;而在油画写生、光色运用、内容表达等方面,王庆平又提出了“适可而止”等充满东方式哲学思辨的观点,在机智中又见圆融。古稀之年的王庆平,更加强化了对“意境”的美学阐发。画家对“意境”的追求,饱含了王庆平对自然造化的尊重和理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剖析和领悟。同样,也基于这种对“意境”的追求,王庆平逐渐臻于自我创作的化境,体现了用情用专的独特风貌。
《光与色慢板》
《鳜鱼与海虾》
《春节清供》
《杭州卖鱼桥》
《河桥》
《花石楼》
《济宁路里院》
《眺望小鱼山·老城区》
《江南春早》
《水韵江南》
《秋韵》
《漓江春色》
《山那边锣鼓喧天》
《净土·走向芭莎》
《上海滩》
《雨后“海上皇宫”》
《皇宫雨色(圣彼得堡)》
《女孩头像》
《老人头像》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